渐晕图(Vignetting Plot)

按视场角函数计算渐晕分数。此功能适用于旋转对称的透镜和视场,因为本次计算中仅使用主波长的正y视场角。这是一种几何计算。







光线密度(Ray Density) 光线密度指定要追迹的光线数量。追迹的光线越多,准确性就会越高,但计算时间也会增加。若光线密度为n,OpticStudio将在每个视场点追迹(2n+1)x(2n+1)光线网格。光线密度最小值是5。

视场密度(Field Density) 视场密度是指零度和指定的最大视场角之间的点数量,在该角度计算渐晕,对中间值进行插值。

除去渐晕因子(Vignetting Factors) 如果选中,则自动除去渐晕因子。请参考"关于渐晕因子的注解(Comment about vignetting factors)"。

详述(Discussion) 渐晕分数是指所有穿过系统遮阑和孔径入射到入瞳并到达像面的光线的百分比,归一化至相对光瞳面积。该功能生成的图形按视场位置函数显示渐晕分数。如果使用的光线过少,则结果可能不准确。在具有许多孔径和较大视场角的系统中,尤其如此。

导致出错的光线(例如错过表面的光线或全内反射的光线)视为渐晕光线。

另请参见"相对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

关于渐晕因子的注解

渐晕因子可确定从不同视场点看到的光瞳尺寸和形状(完整详述参见"渐晕因子")。由于该分析功能需要追迹未定义具体渐晕因子的任意中间视场点位置的光线,因此建议别使用渐晕因子。如果选中"除去渐晕因子(Remove Vignetting Factors)"(默认),则在本计算中,任何定义的渐晕因子均自动替换为表面孔径。在光线过度填充光瞳的情况下,表面孔径方法通常比渐晕因子方法更准确。两种方法得出的数据可能不同。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使用渐晕因子定义源光束的形状而不是光学器件孔径时,可能需要使用已定义的渐晕因子。在这种情况下,请取消勾选"除去渐晕因子"复选框。之后,OpticStudio将使用最接近的已定义视场来确定用于任意视场点的渐晕因子。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