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偏心(Tilt/Decenter)

表面倾斜和偏心选项在表面属性(Surface Properties)窗口的倾斜/偏心(Tilt/Decenter)部分中设置。可以通过单击镜头数据编辑器(Lens Data Editor)上表面属性栏中的下拉箭头访问表面属性。



表面倾斜和偏心允许当光线追迹到表面之前和之后,在坐标系中进行更改。具体应用包括将表面偏心并返回到原始坐标系,倾斜反射镜并再次倾斜以便跟随光束,倾斜表面以便对楔角进行建模等等。表面倾斜和偏心与坐标断点非常类似,因此显得其有一点冗余。有关坐标断点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坐标断点(Coordinate Break)"。可以将表面倾斜/偏心看作是坐标断点,后跟一个表面,再然后跟一个其它坐标断点。

表面倾斜和偏心不设置在坐标断点面上。然而,坐标断点面支持坐标返回求解,请参阅"使用坐标返回(Using the Coordinate Return)"。如果物体为无限共轭,则不允许在起始面之前设置表面倾斜和偏心。

使用表面倾斜和偏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在镜头数据编辑器中消除"虚拟"坐标断点面。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显示一些用户关注的内容。使用表面倾斜和偏心的缺点在于,当前的操作执行不支持表面倾斜和偏心数据的优化。

可以按以下顺序完成表面倾斜和偏心操作:

面之前(Before the surface),首先坐标系沿X轴偏心,沿Y轴偏心,然后围绕X轴倾斜,围绕Y轴倾斜,最后围绕Z轴倾斜。在右手坐标系中,以镜头单位为单位测量相对于各轴的偏心,以度数测量倾斜量。或者,可以选择先倾斜后偏心的顺序。在这种情况下,坐标系先围绕Z轴倾斜,围绕Y轴倾斜,然后围绕X轴倾斜,再沿Y轴偏心,最后沿X轴偏心。

面之后(After the surface),可以按上述两种顺序中的任一顺序执行一系列相同操作。偏心和倾斜前后的值,以及它们的完成顺序都可以是独立的。但是,将倾斜和偏心后的值与之前表面倾斜和偏心值联系起来,通常更有用。可用选项如下:

a) 明确定义倾斜和偏心。

b) 拾取当前表面数据之前的值(典型应用于反射镜)。

c) 翻转当前表面数据之前的值(有时称为偏心/倾斜的返回值)。

d) 拾取先前表面数据之前的值。

e) 翻转先前表面数据之前的值(典型用于使一系列表面偏心)。

"表面之后(After Surface)"设置支持所有这些选项。翻转先前表面的值涉及:更改顺序,拾取目标表面的倾斜和偏心值以及翻转这些数值的符号。

通过倾斜和偏心前和后得到的坐标系将定义下一个表面的坐标系。表面的厚度是应用所有倾斜和偏心后的新坐标系中的厚度,沿Z轴得到测量结果。

使用坐标返回(Using the Coordinate Return)

通常能够非常方便地返回到先前表面的坐标系。可以在任何坐标断点面上使用坐标返回(Coordinate Return)功能来实现此目的。请注意,该表面必须是坐标断点面。使用坐标返回可在由坐标返回控制的任何数据上覆盖任何求解、变量或多重结构状态。要通过多重结构编辑器控制坐标返回求解,请参阅多重结构操作数(Multi-Configuration Operands)中的"CROR"。

坐标返回支持下列选项:

无(None):此功能无效,且无法自动确定坐标断点倾斜和偏心。

仅方向(Orientation Only):确定绕x、y和z轴倾斜,以便将坐标系的方向返回到原来的表面。不会对表面顶点的位置偏移作任何调整。

XY方向(Orientation XY):确定绕x、y和z轴倾斜,以及沿x、y轴偏心,可将坐标系的方向和顶点偏移的x、y分量返回到原来的表面。不会对表面顶点的z轴位置偏移作任何调整。

XYZ方向(Orientation XYZ):确定绕x、y和z轴倾斜,以及沿x、y和z轴偏心,可将坐标系和顶点的方向返回到原来的表面。由于沿z轴的偏心是坐标断点上厚度的设置,因此后续表面的方向和位置与先前表面相同。

到表面(To Surf):此项设置可控制将坐标系返回到先前指定表面。

有关坐标转换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坐标断点(Coordinate Break) "序列模式表面。

下一部分: